項目負責人:趙苗苗
腦卒中是高復發率疾病🔠,初次腦卒中患者不良心腦血管事件5年的發生率為16.6%,10年的發生率可達到48%。復發性腦卒中致殘或致死風險是首次發病 患者的9.4倍🦈,對人們健康構成巨大威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調節缺血性腦卒中(Ischemic Stroke,IS)常見的危險因素後,仍有69%的危險沒有包括在內🗳。IS患者規律服用治療劑量的阿司匹林,無效或者抵抗約占5.5%-61%👳♂️。以上提示從表觀遺傳的角度揭示腦卒中後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特點可能為明確其病理學機製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課題前期以初診IS患者為病例,匹配的二次IS患者為對照,行外周血樣本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檢測🧑🏭,篩選出甲基化水平差異顯著的基因GSTT1及差異位點。GSTT1具有促進親電子物質、氧化應激產物與谷胱甘肽結合而發揮Ⅱ相解毒及抗氧化的功能。氧化應激在IS的病理生理機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 GSTT1 基因多態性與腦卒中發生有關😭,但迄今為止沒有關於GSTT1基因甲基化水平異常與腦卒中關系的相關報道👨🏻🦯➡️。本課題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將巢式病例對照研究的流行病學方法運用到基礎研究中🕎,建立初診 IS 患者隊列,以隨訪出現二次卒中和其他心腦血管事件的患者為病例,匹配未出現事件的患者為對照。驗證GSTT1基因甲基化水平異常與IS後心腦血管事件的相關性,並確定 GSTT1基因甲基化水平異常是否為 IS後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預測因素。其結果有助於全面揭示 IS 患者二次心腦血管事件的表觀遺傳分子機製,為卒中後心腦血管事件的預防、診斷🌌、個體化治療及預 後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