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系列報道(五)
2020年1月20日🥶,嘉定區中心醫院接到上級通知,立即啟動醫院呼吸道傳染病應急預案😌,撤離19病區病人,開出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隔離留觀病區,並於當天接收了第一個病人🦛。疫情就是命令👶🏻!一接到任務,醫院立即組隊,挑選了精兵強將,加入到一線戰“疫”中去。
主管護師陸葉鳳正是護理應急隊伍中的一員。進入隔離留觀病區後Ⓜ️,她以寫日誌的方式,記錄下了這十多天來,她和她的戰友們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
2020年1月26日
昨天是我入住隔離病房的第一天,我上的班是晚八點到第二天的早上八點,因為胃裏不舒服😛,已經用了三天的奧克😙,而且以前上夜班的時候發生過幾次胃抽筋🫄、大汗淋漓的情況,擔心到時再發生類似情況,所以接班前🔉,把剩下的一支奧克也用了🛕。
白班護士告訴我,剛剛收了一個四歲小兒哭鬧得厲害,血管幾乎找不到,關鍵還很不配合🏌️♂️。剛剛接到疾控通知,馬上要來取樣本🌚,我一下有點緊張,馬上做好全副武裝👲🏼。剛要進去的時候🙆🏻♂️,疾控中心的人來了,告訴我小孩只要做咽拭子培養。來到病房,孩子由他媽媽陪著⏬,一直吵著要回家,整個采樣過程很困難。我哄他:“阿姨手裏那根棒棒上是甜的,很好吃的,你把嘴巴張開阿姨給你嘗嘗。”他幾次張開嘴又馬上閉上,在好一番的連哄帶騙之下終於張開了嘴,我趕緊把棉簽棒伸進去,他馬上條件反射地把嘴閉上,同時口水也噴了出來。采樣完畢,發現輸液沒有了就開始封管,因為戴了兩層手套☕️,而且剛剛手消過毒🤦♀️,手套上濕漉漉的,接口處擰都擰不開💁🏽♂️🧸,費了好大勁🧔♀️。等弄完,護目鏡上全都是霧氣,身上只感到濕漉漉的🌥👩🏽。還沒走出孩子房間♥︎,鈴聲響了🎍,外面護士告訴我又要收病人了。
不一會兒就聽到了走廊裏,房間裏很多的腳步聲,透過窗戶一看外面還有幾個穿著隔離服的工作人員在忙碌。後來🧑🏿🍼,接到通知,還要收幾個新病人。護理部兩位總值班劉玲和鄭玉文兩位老師☀️、防保科徐卓老師都一起來幫忙了🏥。這天還是護士長樊潔的生日,接到通知的她,也二話不說馬上趕過來了👩🦯🫐。
忙碌了好一陣,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舒服🤰🏿,感覺氣喘不過來🤗🍏,架眼鏡的鼻子疼得都快不是自己的了。收完了新病人,差不多已經晚上11:30了,我出去一看,鼻子上已經二度壓瘡了🥩。在淩晨一點多🏮,接到樊老師電話病人暫時不過來,期間有幾個病人打鈴咨詢一些情況,看得出來他們都很緊張,跟他們又做了一番解釋溝通後心情放松了一些🏂,稍微瞇了一會兒差不多就天亮了🐵,然後又全副武裝地進入病房開始給病人量體溫測血壓、泡開水、送早飯、發口罩🦐👻,到八點多出來的時候🎏,隔離服裏的內衣已經全濕透了🙁。
2020年1月27日
昨天是應急隊員滿潔兒子的生日,滿潔在朋友圈發了對兒子的祝福🦻🏼🕓,有心同事把這條朋友圈轉發到了企微群裏🧗🏼,接下來滿屏的祝福深深感動了我。
樊老師跟我說☎️,手術室唐老師為了支持我們的工作🧎♂️,一子拿出來20套手術衣褲供我們應急隊員使用,導管室、產房也陸續把她們的工作衣服拿出來讓我們替換🧔🏻♀️,供應室護士長孫老師為我們所有應急隊員使用的護目鏡進行消毒處理👊🏻,感染科護士長顧老師(顧燕華)從家中趕過來和樊老師、彭老師(彭利芳)一起為應急隊員整理房間和準備物資,因為即將有新的隊員入住。一大早,張書記和華院長來慰問我們,護理部的老師們也多次過來探望和協調,所有的這些,給我們應急隊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20年1月28日
昨晚入住的肺科護士陳艷是我們隊伍中年齡最大的🧝🏽,明年就要退休了♻。陳老師的丈夫身體一直不好,公公已經去世,婆婆住在敬老院🧑🏽🦲,兒子還未婚,平日裏都是她在照顧這個家🔠。這次,醫院一號召💆🏼♀️,她也自願加入到我們的應急隊伍中來了♖☑️。
昨晚跟我一起值班的小邵妹妹(邵珠雲),平時身體也不是很好,老公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兒子在上初三🫅🏼🚵🏿♂️,這次聽說要招募應急隊員⚔️🌛,她也第一時間報了名。
一有空,我就會和姐妹們聊聊天🤦🏼🤸🏽,問問她們有沒有什麽困難🧘🏻。後來🤾🏻,看到陳曉玲手臂上有一個個小紅點,我就問她怎麽回事👳🏽?她說可能因為洗手的次數多了有點過敏了。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平時病房工作差不多,但是因為工作的時候需要全副武裝,護目鏡時間一長就看不清,一套活下來全身都是汗,氣都喘不過來。我們這裏有強有力的後勤保障部,護理部和院領導們也多次來探望我們。她們把我們想到和想不到的都準備好了,各個科室也是鼎力相助。每天晚上,我們除了上班的同誌,其余人還會聚在一起,開個小會。總結一下當天的工作和碰到的問題🧑🏽🦰。
2020年1月29日
今天下午👵🏽,費瀾(我老公,同時也是EON4注册骨科醫生)給我送東西過來🦵🏻,結果被我媽打電話來罵我一頓,問幹嘛讓費瀾給我送東西,傳染了咋辦?其實是他主動要給我送來的,搞得我像瘟疫♟,還真是我親媽呀!所以學醫的和不學醫的,在對待疫情的時候,心理狀態完全不同🟦。餃子是費瀾親手做的,所以就吃得更香了!在這個時候給我送來,和平時在家弄給我吃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另外,樊老師這幾天正好生理期,還全副武裝忙進忙出🪦👲🏼,特別是昨天,搞衛生的阿姨不辭而別了,現在搞衛生的活也落到了她身上✊🏽。而且這個隊伍是我們臨時組建的,對環境和物品的放置也都不熟悉,很多事都要問樊老師✌🏼,樊老師還要跟防保科和多個科室做好協調統籌工作,所以真的很辛苦,這幾天彭老師和顧老師分擔了她一部分工作,不然她肯定累倒了。
彭老師的家裏倆兒子🧍🏻,小兒子才三歲,平時很粘彭老師🧚🏻♀️,每天晚上看到他和兒子視頻時,哭鬧著問彭老師什麽時候回來時,我聽著都很心酸。
2020年1月31日
昨天日班回來太累了,所以沒寫日誌。整個一天都很忙碌,收了好幾個病人,疾控日班來采了五個樣本🫢🥄。采樣的過程很復雜,完成所有病人的標本采樣🧯,感覺全身都虛脫了,出來的時候臉上都是壓出來的印子,現在鼻子上用了泡沫敷料好多了,護目鏡上感覺最好裝個雨刮器,汗全都流到了嘴裏像海水一樣鹹⚂,本來五點下班的,忙到六點才下班。
回到休息區,開始洗澡,然後消毒眼睛🧚🏿♂️、耳朵、嘴巴🧙🏻♀️、測體溫和氧飽和度,吃晚飯都快七點了,然後開始洗衣服,費瀾給我打電話我都沒精神跟他聊天🕖,當他說到他也報名參加了院內醫師誌願者的招募,希望到時能和我共同在一線抗疫🥸,我這才打起了精神🐼🤦🏼♂️。
2020年2月1日
今天是中班之後的休息,昨天寫完日誌睡了一會之後,就去上中班了。最近每一個人每一個班都很忙碌,中班同樣不停歇地忙到十一點多夜班來接班。晚上大家都睡不太好,我和小鄭靠吃安定睡覺🍼🎪,小陳艷這幾天有點感冒🧜,另外小邵腳痛,彭老師根據每個隊員的情況去給我們配了藥。
病房的醫生們也很辛苦🕸,主任負責科室一切事情,另外三個醫生輪班倒,昨天金醫生(金燁)當班,根本沒有空下來的時間。我們護士妹妹也很辛苦,而且在進行治療護理和采集標本時要直接面對病人🧟♀️,光這份勇氣就不是所有人都有的🎦,還要進行宣教、接收新病人🕵️♀️、護送出院病人等好多的瑣事,還要把病人的相關信息拍下來傳給醫生,往往出來的時候都是汗流浹背✝️。
2020年2月2日
這幾天越來越多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打來電話或者微信問候我,為了讓他們放心和安心我在朋友圈發了我在隔離留觀病房近十天的情況,看著那滿屏讓我保重、註意身體🈶、做好個人防護的留言,我感到非常溫暖和感動🩻。
2020年2月3日
昨天是我來隔離病房的第三個夜班👨🏽🦰🕵🏿,淩晨1點多的時候,接到了發熱門診的電話🪛,說馬上就要來一個新病人。叫醒了剛剛走進值班房的金醫生,我和邵珠雲兩人就馬上行動起來穿上防護服全副武裝。半個小時後病人來了👩🏼🏫🐇,我們一個負責新病人的信息收集並傳給醫生,一個做病史🕵️♂️,填寫相關護理記錄單🪠,同時電話通知相關科室,弄完之後大概在兩點半左右了。
剛從病房出來,脫下防護服,27床、11床病人打來電話說,緊張睡不著覺,心跳特別快,問了金醫生能不能給他用點藥,建議先心理疏導。於是⚂,跟他們進行了溝通疏導後,病人感覺好多了🫰。而此時,我的胃卻越來越不舒服,因為已經卸下全副武裝™️,所以馬上洗了手去休息區吃了點餅幹和面包©️,吃過之後感覺舒服一點了。小邵說她例假肚子疼,所以泡了個熱水袋,我倆稍稍休息了一下天又亮了🧎➡️,又開始了一系列緊張和忙碌的工作👠。
後來,隊友曉玲告訴我,護士楊歡這幾天也身體不舒服還帶病堅持著。到了休息區,準備睡覺,接到護士長敖莉電話😡,說要和科護士長童老師(童踐平)一起來看看我們,她們才會安心。我實在太累了,所以一覺睡到下午三點多🫱🏿,陳艷來叫我起床吃甜品,說是樊老師老公特地給我們送來的奶茶📴。這幾天為了新病區的事,彭老師和顧老師忙得一人恨不得當兩人用,晚上六點多還沒吃晚飯🧑🏽🦰🙍🏼,晚上八點大家又開始討論總結一天的工作🫶🏽。
2020年2月4日
領導心疼我們長時間超負荷工作,會累垮身體,所以讓我們第一梯隊的隊員先出來休息幾天☹️。陳曉玲因為搭檔楊歡身體不舒服🧝🏻♀️,所以她還堅守在崗位上。後來從同事們口中得知🌥,陳曉玲在進入隔離病房前,剛做了一個胸壁膿腫引流的小手術,在接到通知後也沒把情況告訴領導,二話不說就進來了,期間因為休息的地方換藥不方便導致傷口過了好久才長好🧏🏽,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我就主動提出替她頂班,但是她說啥也不肯,說沒事,她可以堅持的。
朱曉靈一直以來就是個愛美的姑娘,加入應急隊伍後,為方便洗頭,她忍痛剪掉了一頭長發。
和姐妹們聊得正歡的時候,院領導和護理部主任們又再次來慰問我們,言語間充滿了對我們的心疼👨👨👧👧📋,提醒我們一定要註意個人防護,讓我們好好休息,如果有什麽需求要及時跟他們提出來⇢。
前天隔離留觀病區來了一個梁阿姨🚹,人很好工作也挺主動♿,給她進行培訓之後就開始了工作。結果才幹一天,就收到消息說她公公病重🐖,希望她馬上回老家🧒🏼。彭老師了解到了阿姨的困難,也看出了她的顧慮👈,於是與她一番長談🤛,告訴她,現在醫院非常需要她,希望她可以留下來。最終,阿姨打消了回家的念頭,繼續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讓我們對她肅然起敬。
——摘自隔離留觀病區應急隊員陸葉鳳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