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系列報道(一)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牽動著全國每個人的心🧙🏻♂️。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全國人民積極投身抗擊疫情防控工作🧑🏼💼,湧現出了很多先進人物,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自今天起,將陸續報道他們的先進事跡,旨在進一步樹立師德醫德典範🍯🏋🏼,激發全院教職工和廣大醫學生從事醫學事業的高尚情懷。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是每一位醫者的使命與責任🫄🏿🔜。今天講述我校附屬浦東新區周浦醫院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李曉寧、戴華😇、郭鵬三位隊員的感人事跡讓📮。
一、李曉寧的故事
“武漢必勝”沒有懸念👊🏻!一個上海醫生的金銀潭十日
脫下隔離服裝👶🏼,洗凈雙手,辦完交班手續,李曉寧走出武漢金銀潭醫院的病房大樓,“我想家,也想睡覺🤲🏿。”這位參加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呼吸內科醫生➕🐔,在電話那頭平靜地向記者講述自己和同事在這裏戰“疫”的經歷,她不時停下來🧑🏻☂️,關照一下:“我們會保重好自己的🕕,請大家放心❤️。”
北三病區的“SOP”
“離開上海有點匆忙,但我不慌。”作為浦東新區周浦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的李曉寧🧎🏻,大年三十才下班,就從醫院直奔武漢,“我把這當成換個地方工作,就像士兵去打仗。當然,我對家裏是有些牽掛,孩子今年要中考,家裏事也多,現在只好讓老公(也是醫生)多承擔些🤸🏿。”
她所在的上海醫療隊是去支援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較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路上,大家心裏確實有些忐忑,因為那裏傳言情況挺嚴峻,”等到了那裏🙍🏼,大家明白,前面確實有場硬仗🧔🏻♂️💙,“光該院負責重症患者的北三病區裏,六個醫生、二十幾個護士都工作到了極限💅🏿🧱,外科醫生都頂上去了📼。”根據安排💂🏻,上海醫療隊負責北二🍐、北三病區,而解放軍醫療隊承擔南樓幾個病區的任務,與當地醫護人員構成“戰疫聯合部隊”“尤其我們不僅來了呼吸科🪵、重症等專家,還來了感染控製醫生,在醫務人員防護方面有了很大加強”。
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李曉寧(右)💣,ICU護士長戴華(左)
李曉寧自己的排班基本是五天一輪,即三個白班(6個小時)、一個中班(6個小時),一個夜班(12小時)🧑🏿🎄。“盡管人手增加了👩👦♞,但要做的事還是太多了”。她向記者簡要描述了一個白班標準作業流程(SOP)👨🏽🚀🐑:上午8點前🤡,穿戴一切內層工作服(包括口罩帽子)🦻🏽,到辦公室交班🧘🏽,先了解本病區病人特別是危重病人情況,傳達精神,總結治療經驗🎄。交班後便是查房,醫護人員穿戴好隔離衣🧑🏿⚕️、防護服、護目鏡等♤,經過半汙染區、汙染區再進入病房🧑🏼⚖️,因為是重症病區🔯,多數患者用了無創呼吸機,醫生仔細地調整呼吸機參數,了解病人需求💌。完成查房後,先到汙染區脫掉外層防護衣🥣🙅🏻♀️,再在半汙染區脫掉內層防護👨🏼🎓,消毒洗手(整個路線都是單行道)。回到辦公室,大家分組討論病情、開醫囑、寫病程錄👨👧👧👨🔧、收治新病人,並且挨個給患者家屬打電話,介紹治療情況,最後是和中班同事交班。
醫生們分組討論病情
過去的十天👩🏼🎓,李曉寧和同事隨時關註患者病情變化🧎🏻♂️➡️,因為設備器材增加,處置臨時情況(如搶救危重病人)給力多了🏄🏽。“北三病區有30張病床🧑⚕️⛳️,少數患者是30歲左右,七八十歲的較多↘️,患者中昏迷的占少數,哪怕接著呼吸機的人大多也能說話🎯🪂,再不濟就打手勢⚧,”李曉寧強調,“武漢話好懂⛰🥈,溝通沒有障礙,前天上海醫療隊的專家就(給患者)上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
醫生在查看ECMO 的運行狀態
在武漢🫶🏻,“愛心爆棚”
采訪中,記者提及市面上口罩緊俏的事,李曉寧沒有回避,“醫用耗材的確消耗很快,過去十天,北三病區的醫生根據進出病房次數,日均每人使用普通外科口罩5-6個👩⚖️,N95口罩1-2個🚪,帽子2-3個,防護服和隔離衣1-2套,外加鞋套1-2個🧏🏻♂️。”當前,醫用防護用品廠家已被動員起來🦻🏻,但生產線從“冷線”進入“熱線”需要過程,再考慮到物流配送💸🏄🏻,顯然資源調配和優先供給誰是需要統籌的🚥,“我們這裏的物資比前些日子充實了一些😝,國家還在不斷支援,但基本耗材供應仍有些吃緊🫱👢,我們還是呼籲朋友們要避免那種‘非理性采購’和囤積。”
上海醫療隊穿戴好所有防護裝備準備進入病區
李曉寧不想多談口罩短缺,因為和她親歷的“愛心爆棚”相比💥🏄🏻♀️,這個話題實在“弱爆了”。“武漢老百姓真好,他們發自內心地感謝從全國來支援的醫護人員🤛🏼,常有陌生人把生活用品送到我們住的酒店🧑🦯➡️💇🏿,而酒店裏過年留守的幾個服務員什麽事都搶著做,為我們提供許多便利🍩,可以一門心思投入治療中。”她特別提到一位武漢菜農,昨天冒著寒風,硬是騎了40公裏的電動車,把自家種的蔬菜送到酒店裏,“希望我們吃到些湖北特色菜🎓,這樣就更有勁去工作!”
關於休息,李曉寧快人快語:“下完班,回到酒店洗漱,剩下的時間真恨不得都給睡覺,最多上上微信,了解疫情⛹🏼♂️,給家裏報個平安。”她提到,酒店裏是兩人一間,同在一個班次的情況又少,所以能交談的機會並不多,“和我住一起的護士👩🎨,經常上夜班,她很照顧我,每次回來都輕手輕腳,而且只開衛生間的燈,生怕影響我的睡眠♛。我自己也偶爾吃一些輔助睡眠的藥,在同事回來前盡早進入深度睡眠”💵。
“武漢必勝”沒有懸念
對於戰鬥的前景,李曉寧充滿信心,“昨天下午🧝,金銀潭(醫院)就有37名患者出院🍋,是(疫情發生後)出院人數最多的一天📼。而在前天,我們樓下北二病區也有兩例出院,我們都非常高興!”另外,隨著軍隊醫護人員承擔火神山醫院醫療救治任務🐤,金銀潭醫院原由軍隊醫護人員負責的病區已轉交福建援鄂醫療隊😽🏤,武漢戰“疫”大有希望🧷,“武漢必勝”沒有懸念。
采訪快結束時,有著豐富治療經驗的李曉寧醫生特意托本報呼籲家鄉父老,上海已進入節後返程階段,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具有現實意義🦡。就個人而言★,若無特殊情況,盡量減少通勤次數🤵🏻♂️,不要在人群聚集場所逗留和聚餐,尤其不要隨地吐痰💓↘️,維護公共衛生👩🏻💻🎍,“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好大家”。
你們是最美逆行者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VPrPFYZ6QpOowyh4h5FHnA
二、戴華的故事
【滬漢兩地書】孩子👱,家裏一切安好🍢,爸爸為你驕傲!
戴華,浦東新區周浦醫院ICU護士長🕣。除夕之夜,來自上海市52家醫院的136名醫務人員告別親人🧙🏻♀️,緊急集結📤,乘飛機馳援武漢👩🏽🏫,全力支援武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戴華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時間過去一周,戴華和同事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工作順利嗎🏄?他們的食宿好不好?物資夠不夠👷🏿♀️?繁重的工作讓我們不忍心去打擾他們,昨晚,小編帶著這些疑問撥通了戴華的先生陸順峰的電話🤘🏻,從他這裏了解到了一些細節🚣🏽♂️,讓我們從家人的視角,目擊和感受他們的情況……
來自戴華先生的講述
我的愛人戴華接到單位電話的時候👩🏿🦲,她正和我一起給家人做年夜飯。因為事先已經知道她報名參加醫療隊的事🖕🏻,所以我二話沒說,立刻幫她一起收拾行李𓀂。女兒小寶已經五年級了,很懂事↗️👩🏻,她和嶽父嶽母一起把我們送到樓下🚴🏼♂️,我便開車載戴華到浦東CDC去。
從戴華離開家的那一刻起🍜,我們全家就更加關註抗擊疫情的新聞了。電視機基本上鎖定CCTV-13🧕👨🏿🚒,報紙❤️🔥、手機一有新消息我們馬上全家交流。可以說,全家人這幾天的話題全部圍繞疫情展開。我和嶽父都是軍人出身,所以,我們可以想象戴華這次任務的艱巨🪨👈🏻,更能感受到能夠加入這次戰鬥的光榮。
戴華今天是日班💲,我們可以在晚飯時和她視頻通話👨👧👦🔝。和前幾次一樣,我們總是要等戴華洗了澡、收拾停當再進行視頻。我知道🌊,戴華想讓爸媽和女兒看到自己很精神,也不想讓我擔心🥩。
可是,我們怎麽會不擔心呢!第一天上班後🔰,戴華告訴我🦶🏽,她穿著紙尿褲、6個小時不能喝水⛹🏽♀️、沒有暖氣凍得手腳發麻,而工作又非常繁重時🏋️𓀈,我的心就像被一大塊石頭壓著,又痛又悶🧰。可是幾天來,戴華沒有對我們說過半點苦累,她每次都是笑呵呵地出現在我們面前🤹🏼♀️,說自己每天很忙,但是醫療隊的每個人都這樣,不要緊的!二老和孩子告訴她🚵🏼♀️,“我們都好好的”“我好好學習”,單位裏還派人幫嶽母配糖尿病的藥👩🏽🚒🧑🏼🤝🧑🏼,而我每天的任務就是做點家務👦🏼🔆,帶著女兒鍛煉身體,在後方保證不能添亂。
我曾在部隊工作多年,戴華也曾在八五醫院😬、長征醫院2家部隊醫院工作了14年,我們夫婦都深知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前兩天🫱🏿,戴華對我說⚄,領導通知大家,可以向臨時黨支部提交入黨申請書火線入黨,她非常想寫🐰,想加入中國共產黨,讓我這個有著21年黨齡的老公提提建議。我說,我除了支持還是支持,因為我老婆是最贊的!
今天視頻時,我看到戴華的鼻梁出現了壓瘡,相信二老也註意到了,但我們誰都沒有提。祝福前方的隊員一切安好,也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大家都平安健康🙋🏼🌒!
戴華父親寫給女兒的信
聽說戴華向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老父親激動不已,提筆寫下一封信給女兒,老人說,女兒進步了,他在高興激動之余,也是倍感欣慰🧑🍳。
親愛的女兒戴華:
辛苦了!我每天最關心的是中央新聞關於疫情的通報,我每天最期待看到你下班後的視頻🐡,我比別人多一份牽掛的是🧑🏻🌾,關註著我女兒在阻擊冠狀肺炎最前線的英雄戰鬥事跡。當得知解放軍接管了武漢主要醫院時心裏更安心;當得知確診病例在增加時心裏很揪心;當得知有患者痊愈出院時心裏便覺高興💶,你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女兒⬇️,爸爸要告訴你🅿️,阻擊當前疫情是一場立體戰爭,已不分男女老幼👼🏼、東西南北,各行各業齊上陣📻。我們的家鄉也已森嚴壁壘🤽🏿🗃,眾誌成城,區👰🏻♀️🦜、鎮🫴🏿、村黨員幹部們無懼風險,挺身而出,組織帶領全員阻擊疫情蔓延。
我們都是一個平凡的戰士💭,在這次偉大的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戰爭中,需要我們做出不平凡的貢獻,這是你們醫務護理人員的職責使命要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得知你已寫了入黨申請書,且已提交黨組織🧑🏼✈️,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自覺向黨組織靠攏,主動履行為人民服務,誌願申請加入一線工作,為你點贊。
我們是兩代軍屬的家庭,應該有些血性,擔當起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的使命。孩子,不要太牽掛家裏,家裏一切安好!爸爸為你驕傲!
愛你的父親:戴伯平
2020年1月31日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50Jqk7qTIj6rWSwfdRgr6Q
三、郭鵬的故事
(一)滬漢兩地書 | 每一分每一秒🤞🏿,我的每根神經都是緊繃的……加油👨🦽➡️,郭鵬!
郭鵬☦️,浦東新區周浦醫院血透室護士長👨🦰。年初三,他加入了50名護理人員組成的上海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 ,成為這支隊伍裏僅有的三名男護士之一。
日記:
每一分每一秒,我的每根神經都是緊繃的,生怕出錯。
8:30 離開賓館,步行前往醫院
9:10 到達醫院,更衣🩶、準備
9:40 穿好防護服💇🏿♂️,進病房
14:00 到護士站
14:20 整理好,開始吃午飯
15:00 再次進病房
18:00 出病房,沐浴更衣
18:30 步行回賓館
19:10 到賓館,二次沐浴更衣
今天是我第一天正式進病房,也是我第一次穿這個級別的防護服🧑🏽🎄,講真,太吃力了🦷。且不說要開口交流📎,就連正常的呼吸都很費力。我需要張口呼吸,透氣也很費力📴,無奈只有提高呼吸頻率,不然仿佛快窒息一樣👍🏿。
因為是第一天進病房,所以金銀潭醫院北四病區的葉玲負責帶領我們。我跟葉玲老師是“白1班”,主要負責白天病人的所有治療🦬、護理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包括上補液、更換補液🏄🏼、氧氣吸入、霧化吸入、測測血糖、心電監護、測量生命體征,甚至還有發飯、餵飯◾️、收垃圾、打開水等。
這些治療和操作對我來說都不成問題🦸🏻♀️,但由於自己突然變得如此“笨重”,因此每個動作都要花上好幾倍的力氣,更需要格外小心🎒🪷。可以說🧞♀️,每一分每一秒,我的每根神經都是緊繃的🥦,生怕出錯。
出病房脫掉防護服的一刹那🖕🏼,覺得前所未有的一身輕松🕸🅰️。走到室外,哎呀🐪,好冷!!再一看自己身上,原來裏面的內衣內褲衣服全部濕透了🖕🏿。
回賓館的路上👩🏻🦼,趕緊發微信給老婆🧈🦨、單位領導和同事報平安。一路上聽著兒子發來的語音,心裏暖暖的。
明天我就要獨立開展工作了🦶🏻,厚厚的防護服我一定要快點習慣🧏。還要戴套幹凈內衣去,因為我不能感冒,我要照顧好自己🌚👩🏿🦱,一刻也不能倒下。明天我9點上班,還是不能搭酒店到醫院的擺渡車🦸♀️。阿拉不能給組織、給醫院添麻煩,還是繼續早點起床走過去吧!加油,郭鵬!
(二)家書
爸爸心裏也很不舍。但是為了能疫情能早日消除,爸爸責無旁貸🏫!
親愛的兒子👨🏼💻:
當得知武漢疫情的消息👩🏽⚖️,你和媽媽每天都在關註著數字的進展👨🏽🔬。臘月廿九,院部開始招募救援隊,我第一時間報了名🙋🏿♂️。當你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哭著跟我說,爸爸你不要去👽,那裏很危險的。爸爸就跟你解釋了,爸爸為什麽要去。我們男子漢要有擔當,要有責任心👨🏻🍳🤽🏼♂️,爸爸作為一名老黨員,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必須要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是一份責任👊🏽!爸爸希望你以後也能有這樣的勇氣!
年初三的晚上,16點57分接到通知“19點09分救援隊火車發車”的通知,平時吃飯那麽磨蹭的你迅速地扒拉了兩口飯,吵著一定要來送我,爸爸知道你不舍得!到了火車站以後,你一次次的抱緊爸爸,說“爸爸📙,讓我再抱抱你”㊗️,爸爸心理也很不舍。但是為了能疫情能早日消除,爸爸責無旁貸!
爸爸可能要有一段時間回不來了🧼🧑🏼💼,爸爸不在的這段日子,你要好好聽媽媽話🫚💇🏽♂️,好好學習🥣👱🏼♂️,不用為爸爸擔心🌠,你要相信爸爸是最棒的哦!你也是最棒的🐬!愛你的爸爸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L0e7w1gK8ZyJfOOLCDjbkQ)